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認證:
4932
詢價必答
姓名:
性別: 男.
電話:
手機:
股票名稱:
詢價 (買):
詢價 (賣):
張數:
認證:
2016
以手機號碼自動登入:

0800-222-895

0910-317-360

02-8522-3336

QRCode 便捷網址連結

首頁 > 公司基本資料 > 台塑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個股新聞
個股新聞
公司全名
台塑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個股新聞
項次 標題新聞 資訊來源 日期
1 台塑集團砸百億攻綠色鏈 摘錄經濟A5版 2024-05-05
台塑四寶與台塑生醫昨(3)日董事會通過參與台塑新智能百億現金增資案,以因應台塑新智能「彰濱新能源園區」第二階段規劃,以建構完整綠色產業鏈及拓展儲能系統業務。

台塑四寶表示,依持股比例分配,台塑、南亞、台塑化將各參與增資25億元,台化增資20億,台塑生醫增資5億元;參與台塑新智能增資計畫的增資資金到位後,台塑新智能資本額將達170億元。

台塑管理中心常委、王瑞瑜主導的台塑新智能,為推動國產化電池產業鏈,規劃設立「彰濱新能源園區」為基地,第一期投入70億元,新設立的2.1 GWh電芯廠預計今年7月試產,目標最快第3季底、第4季初量產;同時模組廠實驗線、固態電池實驗線、電池回收實驗線都將在今明年陸續完工。

由於第一期6.1公頃土地不足支應後續擴充,台塑新智能規劃啟動百億元的「彰濱新能源園區」二期擴建投資計畫,擬加碼採購至少10公頃土地,甚至最好能爭取到20公頃以上土地投資,以展開新階段擴充項目,

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表示,第二期新能源園區,電芯廠目標產能將提升至5GWh、模組廠合計2.5至5.0GWh,也計畫新建電芯回收(金屬加工)再利用線及布建電芯、模組用原材料產線,還包含正極片回收「金屬材料再利用工廠」。

至於尚在規劃中的第三期,則為因應後續外銷國際所需,擬興建國際電芯、模組產線,以及半固態、固態電池產線,第二期金屬加工再利用產線,以及擴大微藻生質柴油產業布局與布建大型儲能虛擬電池。

台塑新智能的磷酸鋰鐵電芯廠,提供的電芯可符合多元車用規格,也是全台灣唯一可應用於儲能系統的國產電芯,先前台塑新智能、漢翔已策略合作,攜手國際儲能市場。

據了解,依據王瑞瑜給的內部目標,希望明年第2季電芯廠就能全產能開出,屆時包括儲能廠、電動大巴及現有的UPS(不斷電系統)客戶,應該就可以全產全銷,加上電芯模組也會有收入,未來兩年台塑新智能營收可望明顯增溫。
2 王瑞瑜要圓國產電池夢 摘錄經濟A5版 2024-05-05


台塑管理中心常委、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表示,電芯是電池的關鍵核心,地位等同石化業的輕油裂解製程,彰濱電芯廠則是電池國產化最重要的里程碑,「台灣唯有掌握電池新技術與來源,才能站穩腳步」。

王瑞瑜指出,「為了人們擁有更好的生活,也為延續父親王永慶的志業」,台塑企業已累積逾15年鋰電池經驗。彰濱電芯廠即將投產,這不僅象徵台灣電池上、中、下游產業鏈走向垂直整合高效能經營模式,最重要的是電池產業將完整國產化及在地供應,可建構自給自足的低碳能源系統,確保台灣資訊、經濟、國安無虞。

展望未來,全球碳中和趨勢加速推動再生能源發展,但太陽能、風能等綠電受環境影響有間歇性特質,必須搭配儲能系統才能減緩電網衝擊、維持發電穩定,對電池需求將大幅成長,尤其看好磷酸鋰鐵電池。

從電池產業上游的正極材料、銅箔、電解液製造,到電芯製造、電池模組及儲能應用,再到電芯、正極回收等,從「製作」、「回收」到「再利用」,未來都能一條龍在彰濱新能源園區完成,達到循環經濟目標。

此外,在開創新能源上,台塑新智能也與明志科大綠能中心合作研發「全固態電池」的下世代鋰電池技術,今年底前將開始試產。
3 挺台塑新智能 四寶增資百億 摘錄工商A4版 2024-05-04
台塑化3日董事會通過首季財報、董事資格審查以及參與台塑新智 能百億元現金增資案;其中,台塑化將依持股比對台塑新智能增資2 5億元。台塑、南亞及台化也一併召開重訊,說明董事會將跟進通過 參與台塑新智能增資計畫,以「建構完整產業鏈及拓展綠色儲能」。

  因應台塑新智能「彰濱新能源專區」第二階段投資部署,台塑四寶 、台塑生醫將依照持股比例參與台塑新智能100億元增資案。

  其中,台塑、南亞及台塑化對台塑新智能持股25%,將分別參與增 資25億元;台化、台塑生醫對台塑新智能持股比各為20%、5%,參 與增資金額將為20億元、5億元。台塑新智能目前實收資本額70億元 ,在上述增資金額到位後,實收資本額將為170億元。

  打造台塑集團新能源作戰部隊,由台塑企業管理中心常委王瑞瑜主 導的台塑新智能設下「節能、儲能、新能源、循環再利用」四大目標 ;除在彰濱工業區分二期設置全台最大的5GWh磷酸鋰鐵電芯產線,全 台儲能案場總計達150MW。

  因應電池芯一期產能7月開出,規劃啟動百億元的「彰濱新能源園 區」二期擴建投資計畫,藉此支援電池芯二期、模組廠擴建以及電池 回收機制部署,加速開展營運版圖。

  據王瑞瑜規劃,台塑集團將以彰濱電池芯廠區作為「新能源園區」 建置核心,惟一期6.1公頃土地不足支應後續擴充,台塑新智能擬加 碼至少10公頃土地採購,最好能爭取20公頃以上土地投資,展開新階 段擴充項目。

  其中,彰濱一期電芯廠產能2.1GWh為全台最大,二期電芯廠年產規 模擬拉升至2.5GWh~3GWh,模組廠規劃擴建1.1GWh,屆時總產能達1 .5GWh;另將透過設立以正極片回收「金屬材料再利用工廠」,完成 電池回收機制的初期建置。

  建構新能源生態圈、產業鏈整合發展定位,台塑新智能擬定四大專 區作戰。彰濱「彰濱新能源園區」基地聚焦電芯、模組、電池回收、 關鍵材料及零組件;彰化基地為自動化模組產線(含家用儲能、中大 型電池模組產線);明志科大綠能中心主責固態電池試量產線、智慧 載具開發;台南微藻基地訴求微藻量產線放量推廣。
4 網羅人才 追回中斷的十年 摘錄經濟A4版 2024-05-02
近兩年鋰電池產業快速發展,人才需求孔急,相關科系畢業生手上工作機會是
過去二至三倍,鴻海給新鮮人近百萬年薪條件網羅人才,但即便台灣相關學系
人才不算少,一位教授也不諱言指出,一流的化學材料人才畢業後常被台積電
網羅,對電池產業而言十分可惜。

「我們台灣有非常好的材料人才,要不然我們的台積電不會這麼地強。」台南
大學綠色能源科技學系教授暨環境與生態學院院長張家欽指出。

直到近年,台灣電池產業發展加速,人才需求也增多,過去化學材料相關領域
人才畢業往往去半導體業工作,如今鋰電池產業如何跟半導體業搶人才,成為
業界傷腦筋的課題。

「電池產業遇到最大的問題就是,它是一個資金密集、技術密集,然後利潤薄
弱的產業,像晶圓代工是資金密集、技術密集,但是利潤很好。」張家欽分
析。

雖經費有限,但台灣電池材料的人才能力並不差,20年前曾有一批人才前往大
陸,協助造就對岸成為電池帝國,今隨台灣電池產業捲土重來,當年出走台灣
的這批電池戰將返台,如何將中斷的十年追回來,是現在台灣電芯業者最重要
的事。

「不是有專利,就可以把它變成產品。」張家欽帶領的研究團隊,除承接委託
案協助做樣品試產或驗證,年承接案金額超過千萬元,協助產業界試產新配
方。

不只需要材料人才,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表示電力管理系統等電力控制人
才,還有車輛機構設計的人才也很重要。台塑第一期彰濱廠就要招聘1,300人,
而鴻海更預期高雄廠區量產人力上看2,000人。

台灣電池產業人才需求直線上升,業界也紛紛與大學合作,就人才培育與專案
研發投入資源,鴻海就傳出補助碩研生獎助學金,簽約學生畢業後要到鴻海實
習,學生實習期間年薪就近百萬元(含加班及獎金在內),台塑新智能則除投
資明智大學固態電池產學合作2.2億元。

台灣電池產業安靜了快十年,如今正重新積蓄能量,要迎來春天。
5 能元、格斯、輝能,台塑新智能、鴻海等跟時間賽跑,要滿足快速成長的需求… 放眼長期主導權 電芯產業要逆風起飛 摘錄經濟A4版 2024-05-02
看好能源轉型發展前景,台灣有五座超級電芯廠今年將量產,產業鏈開始動起
來…

台塑集團的超級電池芯工廠(1GWh規模等級以上)位於彰濱工業區6.1公頃土
地上,有如旱地拔蔥,不到一年就從一片荒地快速蓋出5GWh台灣最大電池芯
基地;鴻海則是從0到1,一年半造出第一條自有電池試產線,他們在跟時間賽
跑,要在最快時間投產,追上快速成長的需求。

1GWh對台廠的意義是什麼?根據廠商估算,相當於1.2萬台特斯拉電動車的電
池需求,《經濟日報》盤點2024年台灣將有五座超級電芯廠量產,業界不約而
同動起來。

規模最大的台泥集團旗下能元科技高雄廠正全面量產,鴻海位於頭份的神祕電
池研發中心,超過20名碩博士帶著團隊穿梭產線中,為高雄廠第4季量產待命,
台塑新智能內部設下7月1日第一顆自製電池產出的絕對命令。

不少在十年前奔赴中國大陸的電池產業老將,更傳出近兩年紛紛返台加入台灣
電池芯量產行伍,台灣熱鬧滾滾正處於電池芯產業的上坡。

「這不是壞事,對我們來講剛好,這些人在大陸用他們(陸企)的錢練了一身
功夫,剩下就是我們台灣怎麼配套,把人才跟能量好好展現。」台南大學綠色
能源科技學系教授張家欽說。

這群人身懷在中國大陸積累的實戰經驗,碰上台灣今年下半年將有五座GWh超
級電芯廠放量投產,台灣的鋰芯復興大業正要捲土重來。

但台灣電池芯隊伍高亢前行時,產業正發生變化,中國電芯產業在十年間快速
崛起,囊括全球八成以上供應量,2023年因汽車產業需求不如預期,陸企擴廠
過速,電池芯供過於求價格崩跌。

台灣此時投入這個高資本密集的電芯產業,今年預估台灣電芯總產能超過
5GWh,推算到2027年總產能達12~13GWh,占全球總產量3300GWh規模不到
0.3%,台灣企業打的是什麼算盤?

能源轉型 關鍵角色

「未來世界的經濟體系裡面,很大一塊是能源轉型,能源轉型不可能沒有電
池,台灣工業可以不參與能源轉型嗎?」台泥董事長張安平談到決心發展電芯
產業時,慷慨激動地強調電池芯的重要性。

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從產業的角度來看,「電池芯只要沒有自有產線,電
網或電動車拿不到電芯,競爭力就會變弱,未來會變成台灣重要的國安問題,
美國也發現這個風險」。

除了台泥、輝能,即將加入量產行列的超級電芯廠還有鴻海、台塑、格斯。有
量則是到泰國設廠,評估也要在台灣設1GWh產能。

當台灣電芯廠大量產,國際局勢也正丕變,中國電池原料碳酸鋰價格從高峰直
線崩盤,2022年高峰碳酸鋰每噸價格人民幣60萬元,到2024年初已經跌破人民
幣9.5萬元,價格在一年半內是腰斬再腰斬,然後再打六折。

過剩的產能跟快速崩落的價格,中國目前已有至少70家中小型電芯廠倒閉。大
陸電池芯市場洗牌,上游材料價格也因庫存過高走跌,「碳酸鋰價格降低,對
台灣電池芯業者而言並不是好事。」Infolink儲能助理分析師陳禹碩表示,原因
在這兩年陸企已經完成更上游的原物料布局,而台廠仍仰賴進口,在成本上,
先天有一段差距。

產能大開 布局未來

台廠此時新產能大量開出, 會不會擔心時機不佳?劉慧啟坦然表示,台塑產業
規劃時看的是長期趨勢,台灣布局新能源的路不能搖擺,「不論大陸電芯廠洗
不洗牌,未來全世界都會朝全年3,000GWh的需求量走,台灣絕對不可以缺
席」。

「大陸在大洗牌,但不影響我們(能元科技),他們(電池價格)腰斬,我們
只下滑10~15%」,台泥企業團做的是高密度鋰三元電池,走不一樣的道路,
張安平信心滿滿表示,能元跟客戶是保證長期供貨合作關係,做的是台灣沒有
做過的新商業模式。

儘管電池產能現階段供過於求,產業吹逆風,但是,台灣電池芯業者今年正全
力拚量產,認為這只是短期效應,放眼五到十年產業趨勢樂觀,並不放慢擴廠
腳步,即便台廠在全球電芯版圖中只有0.3%的存在,以小搏大,以最佳技術產
能配比取回供應主導權。
6 建構生態系 卡位兆元商機 台塑新智能 苦生意變甜 摘錄經濟A4版 2024-05-02
「台灣必須有更多人一起來參與新能源,如同當年石化產業對台灣經濟成長貢獻
一分心力,現在台積電對GDP占比非常高,下一個階段應該是新能源。」台塑新
智能總經理劉慧啟說,團隊正跟時間賽跑,董事長王瑞瑜已下達2025年全產全銷
目標,台塑正在發揮石化業多年經驗,要讓電芯這個「苦生意」快速在一年內就
開始獲利。

台塑集團在2022年成立台塑新智能正式投資做電池芯工廠,但其實該集團是最早
(2008年)就投入鋰鐵正極材料開發的台廠,集團在電池相關材料的布局廣泛,
但跨入電池芯,起心動念全是因為發展儲能業務卻在2020~2021年面臨「缺芯」
危機,中國供應商要求包量1GWh起跳,才肯開始談,且連台塑集團都拿不太到
貨。

「假如我們有其他選擇,一般人都不想設電芯廠,因為新能源包含原材料、電
芯、模組、系統廠四大塊,電芯是裡面投資金額最大,利益卻最不好,所以電芯
是個苦生意。」劉慧啟表示。

電芯投資金額大,為何台塑不願放掉?「因為它是基礎,只要能夠供應足量且有
高性價比的電芯,模組及系統還有產業鏈就可以構建起來。」劉慧啟表示,這不
只是幫助台塑自己掌握產業鏈,也可以幫台灣新能源產業串起來。

台塑先前就宣布一期彰濱電芯廠產能2.1GWh,預計投資150億元,若含維運費用
更上看161億元。緊接著台塑目標是發展固態電池技術,2027年後投入三、四期工
廠興建,台塑從石化龍頭地位要跨入新能源產業,手筆跟規劃方向都是著眼50年
甚至百年而做。「台灣絕對不可以缺席!」劉慧啟說。
7 台塑打造循環經濟基地 摘錄經濟A 11 2024-04-17


東海大學攜手台塑集團旗下台塑新智能科技,打造亞洲最大的校園微藻碳中和與循環經濟基地,昨(16)日舉行開幕式,東海大學副校長張嘉修表示,智慧碳中和園區占地4.3頃,預期未來一年可吸收近2,000噸二氧化碳,是淨零排放的模範基地。

為推動2050淨零排放目標,東海大學以AI建築、環工、資工等資源,攜手台塑新智能導入太陽能面板及儲能系統,並以獨特的微藻技術固碳,打造全亞洲校園內最大的智能吸碳試驗場域。

昨天參與開幕活動的各界代表,包括東海大學校長張國恩、台中副市長鄭照新、東海大學董事長吳清邁、遠傳總經理井琪、中龍總經理呂紹榮、中科管理局長許茂新、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等人。

劉慧啟表示,除與東海大學合作,打造碳中和園區,在彰濱工業區投資160億元建置的新能源園區,電池芯及相關模組第一期產能預計7月開出,後續將爭取至少10至20公頃土地持續擴廠。

台塑新智能設下「節能、儲能、新能源及循環再利用」等四大目標,子公司台塑尖端能源在彰濱工業區分二期投資建置全台最大的5GWh磷酸鋰鐵電芯產線,已擴大推動磷酸鋰鐵電池取代鉛酸電池,全台儲能案場總計可達150MW(百萬瓦)。

張國恩指出,東海大學成立「智慧碳中和園區」,以打造淨零示範園區為目標,保留近5公頃土地,並結合相關產業各界資源,從生態角度,實現永續發展目標。
8 台塑新智能版圖 下一步瞄準固態電池 摘錄工商A3版 2024-04-15

  中美地緣政治角力持續,牽涉領域從半導體擴大到電動車、電池, 歐洲也擬對大陸電動車、儲能採取牽制措施,台廠瞄準利用供應鏈轉 移、洗牌契機,加速搶進高階、綠色經濟的利多轉機。

  台塑新智能透露,因有14年UPS(不斷電)業務經驗,客戶囊括台 灣、越南、菲律賓、美國,過往電池模組也有逾100MWh成績,已有東 南亞及日本海外客戶洽談採購。電池芯一期產能預估超過6成用於儲 能,後續還有電動巴士及物流車(郵務車、公務車或復康巴士等)產 業需求。現在台灣主要6~7家電動大巴都有接觸,下個階段擬優先採 用台灣電芯。

  此外,台塑新智能也展開海外包括印度及東南亞銷售部署評估考察 ,初期會先以模組製造切入,從台灣出口電芯到當地組裝,等需求確 定再將台灣電芯廠經驗複製到海外。

  著眼更長遠布局,台塑新智能緊接著目標是發展固態電池技術,2 027年後投入三、四期工廠興建,要讓集團新能源產業規劃、發展長 期永續精進。

  台塑新智能認為,電池市場除將既有鉛酸電池改為環保耐用的鋰鐵 電池,還有搭配再生能源,強化電網韌性的儲能系統,加上電動車應 用,發展潛力可期。尤其,台塑新智能的電池回收技術已完備,也有 具體產線規劃,是有別於其他廠商的優勢。

  在王瑞瑜規劃下,台塑新智能將建立上下游供應商合作模式,除模 組上下游緊密分工合作,投資台積電UPS供應商儲盈科技,與太陽能 電廠EPC業者翰可國際合作,並與漢翔發展儲能,現在幾家台灣大型 IT公司也正與台塑新智能洽談新能源合作可能,眼光放向海外製造或 通路銷售。

  台塑新智能去年9月宣布投資2.2億元建置「全固態鋰電池試製生產 線」,與明志科大啟動產學合作,共同深化全固態鋰電池研發,已擬 定2023至2027年共四期規劃,建置試產線,也會培育開發人才。
9 台塑新智能 電池王國成形 摘錄工商A3版 2024-04-15
 為打造台塑集團新能源作戰部隊,由台塑企業管理中心常委王瑞瑜 主導的台塑新智能,因應電池芯一期產能7月開出,規劃啟動百億元 的「彰濱新能源園區」二期擴建投資計畫,藉此支援電池芯二期、模 組廠擴建以及電池回收機制部署,加速開展營運版圖。

  ■集團新能源作戰主力

  據王瑞瑜規劃,台塑集團將以彰濱電池芯廠區作為「新能源園區」 建置核心,惟一期6.1公頃土地不足支應後續擴充,台塑新智能擬加 碼至少10公頃土地採購,最好能爭取20公頃以上土地投資,展開新階 段擴充項目。

  其中,彰濱一期電芯廠產能2.1GWh為全台最大,二期電芯廠年產規 模擬拉升至2.5GWh~3GWh;模組廠規劃擴建1.1GWh,屆時總產能達1 .5GWh;另將透過設立以正極片回收之「金屬材料再利用工廠」,完 成電池回收機制的初期建置。

  台塑新智能由台塑四寶及台塑生醫投資成立,目前實收資本額70億 元。在第一階段投資部署陸續完成、第二階段擴充計劃規劃就緒,後 續應會伺機啟動第二階段增資計畫。

  台塑新智能設下「節能、儲能、新能源、循環再利用」四大目標; 子公司「台塑尖端能源公司」在彰濱工業區,分二期設置全台最大的 5GWh磷酸鋰鐵電芯產線,已擴大推動磷酸鋰鐵電池取代鉛酸電池,全 台儲能案場總計可達150MW,加速與綠能業者合作、投入固態電池等 新能源研究,也著手規劃汰役電池再利用,徹底落實循環經濟及環境 永續。

  ■四大專區產線並進

  因應新能源生態圈、產業鏈整合發展定位,台塑新智能已擬定四大 專區作戰布局。彰濱「彰濱新能源園區」基地聚焦電芯、模組、電池 回收、關鍵材料及零組件;彰化基地為自動化模組產線(含家用儲能 、中大型電池模組產線);明志科大綠能中心主責固態電池試量產線 、智慧載具開發;台南微藻基地訴求微藻量產線放量推廣。

  在四大基地就位推展後,台塑新智能還將以中大型儲能案場布建、 3S技術精研(BMS/EMS/PCS)、電動載具開發、智慧充電與微電網 技術發展、風光熱氫能研發,及產業、國際策略結盟等項目,擴大耕 耘。
10 台塑集團強化儲能布局 摘錄經濟C5版 2024-04-12

台化(1326)昨(11)日公告,子公司台塑生醫投資台塑眾樹4.59億元、取得三成股權。台塑生醫暨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指出,此次投資是為強化集團在儲能產業布局,未來將與台塑眾樹一起開發新的儲能案場。

此次投資案通過後,台塑集團共持有台塑眾樹七成股權,其中台塑新智能持有四成、台塑生醫持有三成。

台塑生醫表示,全球碳中和趨勢加速推動再生能源發展,但太陽能、風能等綠電受環境影響具有間歇性特質,必須搭配儲能系統才能減緩電網衝擊、維持發電穩定,電池需求也因應儲能商機而大幅成長。

台塑企業累積15年以上鋰電池經驗,從電池產業上游的正極材料、銅箔、電解液製造,擴及終端電池模組及儲能應用領域,近來更致力推動國產化電芯製造,確保來源穩定並保障國家安全。

劉慧啟也表示,台塑新智能在彰濱工業區的磷酸鋰鐵電芯廠,第一期設置2.1GWh,將於2024年第3季完工投產,目前已與台灣各家電動巴士、儲能案場洽談合作。

儲能市場需求,去年8月台塑新智能投資3億元入股儲盈科技、取得9.07%股權。
11 台化子公司 台塑生醫 取得眾樹3成股權 摘錄工商B4版 2024-04-12
為強化集團在儲能產業布局,台化(1326)代子公司台塑生醫公司 公告投資台塑眾樹公司,台塑生醫投資台塑眾樹4.59億元、取得3成 股權。台塑生醫表示,此次投資是未來將與台塑眾樹一起開發新的儲 能案場;此案通過後,台塑集團共持有台塑眾樹7成股權,其中台塑 新智能持有4成、台塑生醫持有3成。

  碳中和、綠能、電動車活絡發展趨勢,台塑企業積極展開多軌轉型 大計。其中由台塑四寶、台塑生醫合資,台塑企業管理中心常委王瑞 瑜主導的台塑新智能,擔任集團電池、儲能等新能源佈局衝刺先鋒。

  為加速開展作戰能量,台塑新智能採自有布建、策略結盟雙軌並進 。除拓展儲能系統業務規模,彰濱工業區投資興建全台最大的磷酸鋰 鐵電芯廠,一期設置2.1GWh將於第三季完工投產,擬旋即推進二期投 資外,更要加碼啟動廢電池回收廠投資計畫,一期電池回收產線預估 投資10億元。

  此外,台塑新智能去年8月初還宣布斥資3億元入股台灣鋰電池儲能 系統廠儲盈科技,占股9.07%,儲盈科技將深化與台塑新智能合作, 並且導入台塑新智能生產的國產化磷酸鋰鐵電芯,強化半導體企業之 儲能商機耕耘。

  配合交通部「2030年客運車輛電動化推動計畫」,台塑新智能已與 台灣各家電動巴士、儲能案場洽談合作;電動商用車項目也設定2.5 噸及5噸電動物流車進行電池模組開發中。
12 台塑新智能獵才700人 摘錄經濟A 11 2024-03-01


台塑新智能推動新能源多角化布局,重大建設彰濱電芯廠今年即將完工、配合海內外事業延伸擴展,2024年人才需求激增,3月起將在台塑企業帶領下參加台大等14所大專院校辦理的校園徵才博覽會,預計招募近700名人才,包括研發、管理、工程、業務、生產等五大類職缺,向全台有志於新能源產業的青年招手。

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表示,在2050年碳中和目標帶動下,儲能、電動車等新能源發展是目前全球最熱門議題,更牽動未來幾十年世界產業趨勢、甚至未來的人類生活型態及地球環境變化,是深具意義且能發揮影響力的事業;台塑新智能扎根新能源產業累積多年實力,如今正是大舉擴張的關鍵時刻,加入台塑新智能就等於加入全球最重要的潮流。

王瑞瑜指出,台塑新智能2022年成立,即從台塑企業及業界徵集許多人才,但新能源產業特性是充滿想像力、勇於追求進步,現階段特別歡迎社會新鮮人、青年學子成為台塑新智能的夥伴,台塑新智能提供無限的創新發揮空間,能夠追求個人成長與職涯發展。

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啓表示,投資全台最大的磷酸鋰鐵電芯廠將於今年完工,並與學界合作投入固態電池、微藻碳捕捉等新興科技,也規劃電池回收產線以落實永續責任,新能源版圖既廣且深,於創新研發、經營管理、工程技術、業務拓展、製程生產等方面人才需求都在持續增加。

台塑企業今年獲社會評選為夢幻轉職企業第一名,也多次獲選為幸福企業,員工平均年薪超過百萬元。台塑新智能今年將參加14場校園徵才博覽會,第一站3月2日從台大開跑,接著是成大、清大、陽明交大、中央、中正、中山、中興、台科、北科、雲科、虎科,以及台塑企業創辦的明志科大及長庚大學,同時舉辦各校徵才說明會。
13 派息2元 台塑化配發率創新高 摘錄工商A3版 2024-03-01
 台塑四寶董事會由台塑化29日打頭陣,通過去年財報及股利政策。 去年營收7,125.76億元,營業利益154.04億元,淨利218.88億元,E PS達2.3元,董事會通過擬配發現金股息2元,配發率86.95%,為新 高水準。

  緊接著台塑、台化、南亞董事會將於3月6、8、12日陸續登場,推 估三大公司的配息率可望延續台塑化這次85%的高標水準。

  考量去年獲利受阻,台塑四寶股利政策一改過往配發率70%~75% 原則,調高為80%~85%。以台塑四寶去年合計獲利440.07億元估, 現金股息總和約達350億~370億元,台化去年EPS達1.45元,股息約 1.1~1.2元;台塑去年EPS達1.15元、股息約0.9~1元;南亞去年EP S為0.8元、股息估0.64~0.68元。

  此外,因應集團新能源多角化佈局,台塑新智能宣布3月起將在台 塑企業帶領下參加台大等14所大專院校之校園徵才博覽會,預計招募 將近700名人才,包括研發、管理、工程、業務、生產等五大領域職 缺,向青年族群招手。台塑企業今年獲社會評選為夢幻轉職企業第一 名,也多次獲選為幸福企業,員工平均年薪超過百萬元。

  台塑新智能今年在台塑企業領軍下,將參加14場校園徵才博覽會, 第一站3月2日從台大開跑,接著是成大、清大、陽明交大、中央、中 正、中山、中興、台科、北科、 雲科、虎科,及台塑企業創辦的明 志科大、長庚大學,同時舉辦各校徵才說明會,讓學生直接與主管交 流互動、親自了解職缺內容。

  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表示,在2050年碳中和目標帶動下,儲能 、電動車等新能源發展是目前熱門議題,對產業、人類生活是深具意 義且能發揮影響力的事業。台塑新智能扎根新能源產業多年,如今重 大建設彰濱電芯廠即將完工,並與學界合作投入固態電池、微藻碳捕 捉等新興科技,也規劃電池回收產線,新能源版圖既廣且深。
14 台塑新智能×成大人才 發展永續 國立成功大學企業會員再添新軍!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於成大開講分享規劃,追求環境友善未來 摘錄工商A13版 2024-02-28
國立成功大學企業會員再添新軍!由台塑四寶與台塑生醫合資成立 的「台塑新智
能」加入成大企業會員,攜手成大人才積極發展永續。 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
22日於成大開講,分享台塑生醫與台塑新智 能的永續發展規劃,期盼攜手成大人
才共同投入發展永續,追求環境 友善的未來。

  「永續發展需要同時考量多個要素,以全面的角度審視發展規劃, 若只專注
其中一個要素,可能造成其他的要素失衡,而遠離永續發展 目標」。劉慧啟總經
理強調,發展永續必須整體考量經濟、環境與社 會三大要素,並以經濟為首,由
賺錢的企業承擔責任來推動社會公益 ,共同守護環境,唯有保有經濟及產業,推
動EGS及社會公益才能長 久。

  劉慧啟總經理指出,台塑生醫永續發展策略涵蓋三大層面,在經濟 層面積極
發展FORTE、Dr’s Formula等自有品牌、建立觀光工廠、公 園等;環境層面則是
著手發展新能源事業、回收再利用以及從源頭減 塑,而在社會永續的部分,透過
修改公司章程將4%營收作為社會公 益之用,將社會公益融入企業文化,展現企
業發展、環境永續與社會 公益是可並存的。

  台塑新智能成立於2022年,有別於台塑集團聚焦石油產業的傳統能 源,台塑
新智能覷定新能源產業,其中新能源發展關鍵就是電芯,目 前台塑新智能已在彰
濱工業區投資上百億元建設全台最大的磷酸鋰鐵 電芯廠,同時積極投入建置儲能
系統、電網整合、統包工程及專案管 理等,光就儲能系統的電池系統就有上千人
才的需求,劉慧啟總經理 竭誠歡迎成大優秀人才加入台塑新智能的行列,共同投
入發展永續。

  除了招攬成大人才外,台塑新智能也與成大學研單位合作,投資成 大衍生的
新創公司澄灝與綠澯,澄灝公司利用微藻進行廢水處理及二 氧化碳捕捉,綠澯則
是研發微藻及益生菌供給水產養殖及農作物使用 ,以微藻為基礎實行減碳目標,
創造多元經濟價值,為環境保護、循 環經濟和永續發展奠定穩固基礎。
15 電芯事業 三大布局 摘錄經濟A5版 2024-01-17


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昨(16)日表示,該公司積極搶攻新能源商機,除了結盟漢翔作為夥伴外,在電芯廠與回收線上,未來將有三大布局規劃。

在規劃方面,王瑞瑜說,首先是電池國產化,電芯廠將於2024年正式啟動量產;其次,將在電芯廠旁興建電池回收線,完成電池製作、回收、再利用的循環一條龍。第三則是研發下世代技術「全固態電池」,正著手建立試產線中。

王瑞瑜指出,台塑新智能位於彰濱的電芯及模組廠一期主體工程將於2024年上半年完工、並於7月如期產製出第一顆國產電芯,不僅宣告電池國產化2024年正式啟動,更可開始支援台灣各產業。
16 台塑結盟漢翔 打儲能世界盃 摘錄經濟A5版 2024-01-17
台塑集團結盟漢翔,攻全球儲能。台塑集團旗下台塑新智能昨(16)日與航太產業大廠漢翔簽訂合作備忘錄並共同宣布,將以「儲能國家隊」為定位,打造全台最大電力倉庫,一起「打儲能世界盃」。

台塑新智能與漢翔共同指出,將透過台塑新智能之磷酸鋰鐵電芯在地生產實力、技術等優勢,加上漢翔多年的大型統包工程能量,還要帶領台灣儲能供應鏈進軍全球市場。業內指出,台塑新智能與漢翔攜手可以預見,將一起進軍新能源產業,雙方透過彼此的優勢,一起到國際上搶儲能訂單。

此次「儲能技術合作暨全球市場開拓合作備忘錄」簽約儀式於台塑總部舉行,由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漢翔董事長胡開宏共同簽署,並邀請GE Vernova太陽能及儲能解決方案亞洲區商務總監Shiv Aggarwal一同出席觀禮見證。

胡開宏表示,漢翔響應國家政策,看好未來能源減碳綠色商機,已經具備自建三座儲能示範案場的實績,且持續貢獻穩定營收。此外在台電通霄電廠、中油永安及梧棲電廠建置統包工程,已成功打出口碑及能見度。儲能最為關鍵的能源管理系統(EMS)、電池管理系統(BMS)等核心技術,漢翔與台塑新智能都擁有自主開發能量,可提供全面的電池儲能系統解決方案,相較於國外進口的系統,將擺脫國外材料與技術制約,且資安與國安都將更為完善。

王瑞瑜表示,位於彰濱工業區2.1GWh電芯廠今年7月即將正式生產,所提供的電芯不僅符合多元車用規格,更是全台灣唯一可應用於儲能系統的國產電芯,具強大競爭力。此次與漢翔策略合作將更有利於共同打進儲能世界盃。

在全球減碳趨勢浪潮下,電動車及儲能產業發展需求與日俱增,其中最關鍵核心資源就是電池技術及其生產量能,因此台塑新智能成立以來即致力於推動國產化電池產業鏈,提前布局台灣新能源產業優勢。
17 布局減碳綠色商機 台塑新智能X漢翔 打儲能世界盃 摘錄工商A4版 2024-01-17

  台塑新智能16日與航太產業領導大廠漢翔簽訂合作備忘錄, 將透 過台塑新智能的磷酸鋰鐵電芯在地生產優勢,結合漢翔多年大型統包 工程能量,共同開發具競爭力的國產化儲能系統解決方案,並籌劃發 展性、前瞻性策略框架,進軍全球儲能市場。

  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表示,電動車及儲能產業發展需求與日俱 增,其中最關鍵核心資源就是電池技術及生產量能。彰濱工業區2.1 GWh電芯廠將於七月正式生產,未來提供電芯不僅符合多元車用規格 ,更是全台唯一可應用於儲能系統的國產電芯。如今,與漢翔策略合 作將更有利共同打進儲能世界盃。

  台塑新智能致力深化台灣儲能產業,除發展國產磷酸鋰鐵電芯,還 自行開發電池管理系統、具備規模化電池模組生產能力、 提供完整 技術資源,從上游、中游到下游建立長期且穩固的產業鏈,讓儲能系 統成為台灣再生能源及節能減碳的最大後盾。

  「儲能技術合作暨全球市場開拓合作備忘錄」簽約儀式在台塑總部 舉行,王瑞瑜、漢翔董事長胡開宏親自簽署,邀請GE Vernova太陽能 及儲能解決方案亞洲區商務總監Shiv Aggarwal見證。

  胡開宏指出,漢翔看好能源減碳綠色商機,自建三座儲能示範案場 貢獻穩定營收。另在台電通霄電廠、中油永安及梧棲電廠建置統包工 程,打出口碑。漢翔延續航太電控技術及大型電廠統包工程能量,布 局自有能源管理系統(EMS)、電池管理系統(BMS)核心技術,以全 方位能源統包公司為定位,開拓藍海市場。

  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說明,雙方目標一致要以國產化儲能系統 開拓全球市場,將採台塑新智能之電芯、模組、電池櫃,並建置儲能 驗證平台以銜接雙方技術,包括機櫃設計、消防安全及各項軟硬體建 置,以客觀、可靠方式證明產品卓越品質且符合法規認證。未來進一 步擬定國內外共同行銷策略,擴大儲能市場占有率及影響力,開創雙 贏局面。
18 大戶渴望綠電 利佳儲能櫃打前鋒 摘錄工商A 14 2023-12-22
 國發會公布的2050淨零排放路徑12項關鍵戰略中,儲能是未來兩年 積極推動的項目之一,今年高科技廠房紛紛投資儲能規畫,總容量1 00MW等級的儲能系統案競爭幾近白熱化,吸引各級儲能大廠,包括: 台達、台泥綠能、台塑新智能、利佳興業等公司,加上各種關係戶參 與逐鹿競標,掀起又一波綠金爭霸戰。

  利佳興業以整合設計型(All in one)儲能櫃為核心,鴨子划水積 極部署儲能輔助服務市場,近兩年打造遍及花蓮、台東、南投、馬祖 、澎湖、高雄(變電所)等各地儲能實績,繼超過100MW實績的花蓮 案場震撼業界,預計年底會有累計250MW以上儲能系統,加入台電調 頻輔助服務平台上線運轉,並正式宣告啟動表後儲能布局。

  利佳二代接班人陳冠彣特助表示,表後儲能是用戶可依自 身需求做用電方式的調整,後續再加入台電電力交易平台以平衡供需 ,用以因應明年實施的「用電大戶條款」儲能新批次電價方案上路。 他認為,值此全球能源轉型的關鍵時刻加上台灣綠能發展的迫切性, 儲能需求必須與時並進。

  據悉,與台電簽訂契約容量達5,000kW以上的用電大戶,必須在20 25年完成建置10%再生能源設備或儲能裝置,也可用購買再生能源憑 證或繳納代金方式或設置儲能設備,抑或以上述方式多元混搭,來完 成政府規定之義務。

  陳冠彣表示,科技廠要完成再生能源占比20%的目標,光 靠廠房屋頂自建太陽能發電設備遠遠不夠,因為廠房屋頂空間不足, 找適合做地面型太陽能發電的案場更不容易,綠電又大部分被護國神 山大幅收購,面臨2025年限期,屆時繳交代金不划算,而若是藉由興 建儲能系統案場,搭配政府新的批次電價方案,及超過用電大戶義務 量的儲能系統可以參與表後儲能輔助服務,那麼即使耗資20幾億元巨 額也很划算。

  今年科技業、重工業、物流倉儲、低碳建築業都對儲能系統趨之若 鶩,建置儲能櫃對企業運營有何好處?利佳指出,台電電費年年漲, 而建置儲能櫃可削峰填谷、整合再生能源、參與輔助服務,進而降低 漲電費的成本壓力、邁向企業低碳化。
19 大肚山電動車聯盟拚兆元產值 摘錄經濟A4版 2023-12-05
「大肚山電動車產業聯盟」昨(4)日舉行啟動儀式,計有義隆電子、台灣數位光訊科技等35家廠商及單位共同發起,行政院長陳建仁致詞時,期許產官學研與政府合作,在台灣建立國際電動車綠色且具韌性的供應鏈,打造新興兆元產業。

由大肚山產業創新基金會主辦的「2023大肚山電動車產業高峰論壇」,昨日在清新溫泉飯店舉行。包括陳建仁及大肚山產業創新基金會榮譽董事長、總統府祕書長林佳龍、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長連錦漳等人都到場。

產學界代表有義隆電子董事長葉儀晧、台數科董事長廖紫岑、台塑新智能科技總經理劉慧啟、巧新科技董事長黃聰榮、公信電子總經理吳惠瑜、慧國工業總經理江瑞坤、天工精密總經理林筱婷、台中精機協理黃怡穎、雲科大校長楊能舒等人。

陳建仁強調,我國電動車在政策扶植與產業研製共同努力下,已有不錯的階段性成果,今年車電產值預估超過4,000億元,2025年更將成長至近6,000億元,希望大家繼續努力,讓台灣車輛產業進入兆元產值。

陳建仁指出,大肚山是台灣製造業重鎮,聚集逾千家廠商,可說是台灣製造業的黃金縱谷。

大肚山產業創新基金會成立以來,積極推動企業持續創新,維持台灣工具機和精密機械發展的全球領先地位,也為我國電動車產業發展奠定重要優勢。

政府於去年頒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設定2040年推動車輛全面電動化,打造淨零碳排的友善運輸環境,各部會積極推動相關政策,例如:經濟部補助整車在地生產、關鍵零組件打入國際供應鏈、帶動電動車內需市場等。

交通部也推出近650億元的「2030年客運車輛電動化推動計畫」,明年將開始協助客運業者把燃油公車汰換成為電車,朝2030年市區公車電動化的目標邁進。

陳建仁說,目前我國電動大客車與小客車整車已有開發與量產能力,零組件產品均具有國際競爭力,並供貨給全球車廠,包括和大、華德、成運、帝寶等中部企業,都積極響應政府在台投資政策。

同時,中部車輛研究測試中心具備完整車輛驗證能量,可就近協助中部企業對應國際車廠與各國法規測試需求,佈局全球商機。
20 台塑、中油、長春等強化綠實力 石化業齊力 擴大碳捕捉 摘錄工商A2版 2023-11-26
增加碳捕捉計畫政策的支援力度,已是各國政策的共識。市場人士 分析,2022年全球CCUS基建投資達64億美元,今年融資規模高達50億 美元,碳捕捉、利用和封存(CCUS)的年碳捕獲量已破億噸。台灣呼 應碳中和的趨勢,除政府成立碳權交易所,業界方面,包括台塑、中 油、長春、東聯持續擴大碳捕捉、利用和封存布局,一方面宣示環保 升級,另一方面也強化自身綠色經濟的發展能量。

  台塑仁武廠碳捕捉試驗廠原料都來自既有廠區,單日碳捕獲量可達 100公斤,年逾36噸,並轉化為12噸甲烷等化學品。脫除碳後,吸收 劑可回收再循環使用。

  南亞EG生產產生的二氧化碳,透過碳捕捉技術提供下游廠商生產醋 酸及液態二氧化碳,可年減10萬噸碳排放量,後續規劃再年減28萬噸 碳排放量。

  台塑化則和學校合作密切,與清華大學合作麥寮廠碳捕捉再利用的 試驗,亦與中央大學於雲林陸海交界帶,探勘二氧化碳封存場址與評 估可行性。

  除此,台塑新智能投資成大「微藻碳捕捉」新創事業,取得51.9% 股權,切入微藻碳捕捉技術、拓展商業應用;已收到石化大廠處理工 業廢水訂單。

  長春透過捕捉大發廠排放二氧化碳,再純化至純度99.99%,每年 使用12萬噸製造醋酸。麥寮廠碳捕捉廠回收的二氧化碳也用於生產醋 酸;大發、大社、苗栗3廠正興建CCU工廠,會優先用於半導體製程所 需二氧化碳。

  中油參與「鐵砧山碳捕存跨部會試驗計畫」、「桃園濱海碳封存計 畫」與「台西盆地海域碳封存計畫」等計畫,規劃2025~2027年灌注 10萬噸CO2,CCS量能目標為2030年75萬噸,2040年500萬噸,2050年 達千萬噸。另,與工研院合作大林廠建置碳捕捉6噸/年並合成1噸甲 醇示範設備,長期規劃碳捕捉及再利用(CCU)量能為2030年25萬噸 ,2040年40萬噸,2050年60萬噸。
 
第 1 頁/ 共 3 頁 共( 44 )筆
 
 
免責聲明:
本站為未上市、興櫃股票資訊分享社群網站從不介入任何未上市股票買賣、交易,相關資訊若與主管機關資料相左以主管機關資料為準
內容如涉及有價證券或商品相關之記載或說明者,並不構成要約,使用者請自行斟酌,若依本資料交易後盈虧自負。
 
回到頁首